世界名人电视

 (美国纽约名人电视)

world-celebrity.tv

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where those YouTube channels are blocked, you can click the image above to watch the live stream.

联合国网络电视直播
播放器加载中....
名人媒体基金会和平电视 PeaceTV 为世界和平和联合国国际事务服务
播放器加载中....
Celebrity Media Foundation and PeaceTV serve world peace and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affairs
播放器加载中....
埃隆-马斯克最新人工智能的讲话震惊塔克-卡尔森
Dedicated to New York & North America Important News 纽约、北美重要新闻专用

名人媒体每周音乐分享

 
 

据中国《上观新闻》报道,最近,一门以“复活”为名的生意,在中国生意火爆。一个名叫张泽伟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行程安排满满当当,连吃饭时间都几乎腾不出来。

AI复活亲人    成中国热门流水线生意
 上图由AI生成

 

他新搬的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收拾,杂物凌乱地摊了一地。灯没开,阳光透过拉了一半的窗帘照进来,整个房间呈现一种淡淡的暖色。一台刚组装好的电脑卖力地跑着程序,屏幕上铺满了一个人的很多张照片,机箱的灯光闪烁着,风扇时不时发出呜咽的低鸣。张泽伟的手机消息不断,屏幕几乎常亮,持续发出长长短短的震动声。

张泽伟是南京“超级头脑”的创始人,他们从去年3月开始涉足AI人像模拟训练、声音克隆等业务,是国内最早一批推出“AI复活”产品的小型团队。所谓“复活”,就是基于照片、视频等历史数据,使用AI技术重现已故人物的声音、影像、行为等,生成与其相似的输出。到目前为止,张泽伟的团队已完成1000多笔“复活”订单。清明节将近,他们每天都会接到四五十个咨询相关事宜的电话。

今年以来,“复活”案例越来越多。此前,包小柏用AI“复活”病逝女儿,女儿在妈妈生日时为她唱了一首生日歌;近期,有网友用AI技术“复活”李玟、乔任梁等已逝明星,备受争议。“AI复活”这门此前隐秘而小众的生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不断增加的需求同时催生了流水线的生产。在电商平台上,此项服务的价格从5元至上万元不等,价格越高,效果越丰富。除了提供“复活”服务,“复活师”们还在寻找学徒和代理,从而将单一的产业向更远端延伸。

执念

很多人对“AI复活”的初印象,可能是去年清明时B站UP主吴伍六“复活”已故奶奶的视频。当时,吴伍六用AI工具生成了奶奶的虚拟数字人,并和她进行了对话。

 

视频中,“奶奶”头发花白,说话时有浓重的湖北口音,像她生前一样“唠叨”。因为非常思念奶奶,吴伍六和“奶奶”聊了很多,比如升职加薪、最近的身体状况等。他说的每一句话,“奶奶”都仔细聆听并给予回应,或是点头,或是眨眼,有时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谈及原因,吴伍六说,是因为自己很难接受奶奶的突然去世。去年春节,奶奶因病住院,不久后病重离世。他在病床前守了半个月,说了很多话,但可惜奶奶那时已经没有什么意识了。吴伍六从小由奶奶带大,与奶奶感情很深,“以前我遇到事都会和奶奶说,现在我也不知道和谁说了,其实我还是很想和奶奶说。”

吴伍六平时从事AI相关工作,因此他想到了用AI“复活”奶奶。他导入了奶奶生前的照片,制作出了奶奶的动态头像,又将奶奶生前的通话音频导入AI,训练AI模拟出奶奶的声音和语气。他也明白,这样呈现的终究是一个虚幻的影像,“但怎么说呢,只要是能再看一看奶奶,再说几句话也是好的。”

和吴伍六有相似心愿的人不在少数。记者采访了几位用AI“复活”已逝亲人的体验者,他们都对与亲人“再见一面”有强烈的执念——有的年轻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却一直遗憾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有的家庭中年失独,陷入情感泥淖的父母难以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还有的人伴侣离世多年,希望重新见到日夜思念的人,哪怕只是在屏幕上短暂一瞥也能倍感慰藉。

有需求就有供给。自从生成式AI技术出现后,类似服务就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早在2017年,HereAfter创始人詹姆斯·维拉霍斯根据父亲生前遗留数据创造了聊天机器人,很快就收到了相关咨询和定制订单,“一开始我没考虑过把它商业化,”他表示,“但一切都变得非常理所当然,这就应该是一门生意。”

生意

张泽伟是机缘巧合接触到“AI复活”业务的。他从2012年开始创业,起先做的是游戏行业,2016年转向虚拟现实领域,创业失败后,2020年他回到南京从事AI相关的研究,主要方向是AI教育。

有一次,一个朋友联系到他,朋友的父亲意外去世了,全家人一直瞒着奶奶,担心奶奶承受不住打击。朋友问他,有没有可能用AI还原父亲的形象,去给90岁的奶奶报个平安?张泽伟犹豫了。以前,他们做虚拟现实的时候,也接触过类似的需求,但受限于技术不成熟等种种原因,尝试并未成功。“当时内心比较挣扎,技术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张泽伟告诉记者,当他看到老人露出真挚的笑容,以及慈祥、安心的眼神时,他觉得自己在做很有意义的事。

渐渐地,来找张泽伟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人是为了向家属隐瞒亲人离世的真相,也有的是为了疗愈伤痛,弥补心中的遗憾。比如,一个从小被外婆带大的外孙女,希望去世的外婆可以出现在她的结婚典礼上。他们根据她提供的素材,还原了外婆生前的音容笑貌,让她的外婆在婚礼上为她送去了鼓励的话。还比如,有个小女孩因为父亲的意外离世有了抑郁倾向,她的母亲很着急,找到他们制作了伴侣的数字生命,最终合力帮助小女孩从抑郁中走出来。

张泽伟自认共情力很强。有段时间,频繁接触这样破碎的故事,一度让他非常难受,“感觉一下子就体会到几辈子的人间疾苦”,“有时候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都会把自己代入进去”。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张泽伟发现,很多以前印象深刻的故事都慢慢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麻木感。记者采访期间,张泽伟接了好几通咨询电话,简单寒暄后,他先向对方抛出几个基本问题来了解需求,随后快速判断是后续详谈或是婉拒,通话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全程表情平静、语调平稳。

张泽伟不愿把“AI复活”看作一门生意,但这项业务确实形成了一套流水线般的固定流程。比如,委托者需提前填写表格和约束协议,约束协议用以厘清法律风险,表格内容涵盖逝者的基本信息、相关生平、人际关系和重大事件等各方面。同时,委托者还需要准备一个10秒以上的视频,必须要有逝者的正面,或者至少一张正面照片,再准备一个15秒以上的音频。随后,相应信息会被放入数据库去进行大模型的调试训练,整个制作过程在一周左右。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每个订单收费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

技术

张泽伟从去年3月开始涉足相关业务,是国内“AI复活”领域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他没想到,仅仅一年时间,这条赛道上已经挤满了入局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AI复活”,能看到相关店铺不少,但由于这项服务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收费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还有人趁势推出了“AI复活师”的教学套餐和代理服务,大有将“AI复活”这条流水线生意延伸打造成产业链的架势。

目前,市面上的“AI复活”产品,根据成本高低、技术难度,主要可分为三档。其中最低一档是能动的照片,利用深度学习、图像处理等技术,就能让照片里的人物开口“说话”,此项技术成熟且开源,单次成本可以压缩到10元以内。第二档是表情捕捉驱动的AI换脸,可以给真人模特换上逝者的形象和声音,进行语音或视频等互动。这种方式比较讨巧,技术不新鲜,成本在千元左右。第三档则是今年以来大火的数字人“复活”,也是张泽伟目前主攻的方向。因为交付产品不一样,成本跨度很大,总体收费较贵。

付出了更贵的钱,却并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最大难点在于数据量。”张泽伟解释,很多年轻人想“复活”逝去的长辈,但可用的素材太少,比如只有一张老照片,或者只有嘈杂简短的语音,那就很难做出来,效果也不会很好。另外,一些情绪不稳定,可能有极端倾向的委托者也可能被婉拒。为了避免一些可能的问题发生,张泽伟制定了一些接单规则,例如关系确认、形象授权等,同时还会进行一定的资格审核。去年至今,张泽伟接到了5000多笔意向订单,但最终做成的只有1000多笔,其中40%左右的订单都因数据不足只能作罢,超过一半的人甚至完全没有亲人的音频资料。

技术不成熟是另一大难点。赵楠(化名)曾花费万元在网上定制了“AI复活”服务,只为弥补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的遗憾。赵楠的爷爷于2022年底过世,彼时,赵楠远在英国上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回国,这成了她心中长久的痛。去年,赵楠瞒着父母偷偷定制了爷爷的AI数字人分身,想要“有仪式感地跟爷爷告别”。刚见到“爷爷”时,她很欣喜,但稍后就从神态表情和只言片语中看出了“浓厚的AI味”,让她“瞬间出戏”。“说话的时候,他对我有点太关心了,一直很‘唠叨’地嘱咐我,但他生前其实更偏爱弟弟。”赵楠说。但她还是郑重地完成了这场期待已久的告别仪式。结束后,她删除了这个数字人,并大哭了一场,突然感到有所释怀。

“现在还不到谈沉迷的时候。因为AI形象的效果,不管是声音、动态效果还是外貌,都距离完美的人机难辨差得很远。”张泽伟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很多交互场景中,如果用户问到数字人数据库里没有的信息,数字人要么不回答,要么就会跳转到大模型,根据公开答案回答,“根本做不到沉浸式对话”。不过,很多人仍愿意接受一个存在瑕疵的数字形象。“背后的情感需求太强烈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数字形象不是那个亲人,但他们有时候可能就是需要一个这样的情感释放对象,来帮助他们真正学会放下。”张泽伟说。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AI复活”“数字生命”等概念看着很超前,但与智能相比,人工有时候才是“核心竞争力”。比如,为了训练AI语音,有的团队会专门去寻找声调声线和“复活者”很像的人录制语音,这样达到的相似度远高于声音克隆。还有同样提供“AI复活”服务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告诉记者,公司运营成本中,人工才是支出的大头。咨询客户的成功率并不高,但在筛选客户和提供咨询服务上的人工成本不能少。此外,做短视频、投放广告、宣传稿件也都需要大量花钱。

未来

张泽伟对这个行业充满乐观。他认为,随着技术进步,“AI复活”的概念还会持续升级,比起一段视频、一个聊天机器人等,未来还会有数字永生、数字陪伴等更多AI数字人产品出现。同时,他还计划“复制”自己,平时会注意留存各种资料,希望搭建一个更完美的数字人。“我觉得不用把AI这个事情想得太复杂,以前我们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会去翻相册、找视频,现在还能跟他交互了,岂不是更好?”张泽伟说。在他的设想中,“AI复活”或许会和扫墓、鲜花一样,成为缅怀已故亲人的新方式。

有从业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数字人领域的头部企业硅基智能创始人兼CEO司马华鹏表示,硅基智能过去克隆了约50万个数字人,但“AI复活”的人数不过几千人,只占到一小部分,至少目前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好的一个产业。“在探索相关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下来,会发现很多人不愿意把亲人克隆、复制出来。”在司马华鹏看来,阻力一方面是大众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还有文化和传统的问题。司马华鹏提到,“很多人只是在清明节这种特定的时候祭奠亲人,但是平时要天天这样沟通的话,可能带来的就不是慰藉,反而会加深痛苦了。”

从经济效益来看,“AI复活”也未必是很多企业的首选。“AI复活”本就主打定制化需求,虽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但很难有一个算法可以批量产出,再根据每个人的要求进行微调,投入产出比偏低。有业内人士做过测算,“AI复活”相关业务一年的收入在500万元—1000万元之间,更适合中小型团队涉足。司马华鹏认为,在国内“AI复活”可能是一个天花板不高的产业,相对来讲,数字人领域,无论是短视频、直播,还是大模型加持下的互动应用,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此外,“AI复活”同样面临法律的审视。此前,网上“复活”李玟、乔任梁等已故明星曾引起不小的争议,尤其遭到家属的反对。中国《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第994条规定,死者的肖像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需要看到的是,“AI复活亲人”与“AI复活明星”具有本质区别,前者是逝者亲属主动所为,而后者则是侵权行为。不过,有专家指出,前者同样可能引发道德伦理危机,“不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接受和理解这一新鲜事物,不同情感的碰撞下,很容易引发亲人感情方面的伦理风险,影响到对逝者的尊重和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

无论如何,“AI复活”的爆火已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技术红利和“次生灾害”或将同时发生。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敬根认为,“AI复活”存在诈骗的隐患,未来大量AI生成的虚假信息可能引发社会负面情绪、导致信任危机。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需要系统化、体系化的应对方式。一方面,要加快AI领域的立法;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画出底线和红线的“硬法”固然不可缺位,但为了弥补立法的滞后性,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当前应提倡设立更多的“软法”,即通过行业协会、团体组织等自发制定的规则,产生集体约束力,由此在法律底线之上起到行业监管的作用。